来自民间的叛逆
来自民间的叛逆封面图

来自民间的叛逆

袁越,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7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近似说书的方式记录了上百个民歌手的经历,书写了美国的民歌历史。从学者艾伦·洛马克斯到铅肚皮,从民权斗士乔·希尔到流浪民谣歌手伍迪·格斯里,从左派民歌手皮特西格到民谣之王鲍勃·迪伦,从毒品到伍德斯托克……这些人以看来混乱而且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历史。书中充满着躁动、人民与明星、根源与现代,艺术与商业,其间的交错与矛盾,展现的不仅是民歌的历史,也从另一个角度书写了二战后美国的历史。本书能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对民歌的看法,并且深深地喜欢上民歌。本书严谨、清晰、朴实,叙述丰满,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布里斯托

第二章洛马克斯和铅肚皮

第三章愤怒的葡萄

第四章美国民歌之父

第五章年历歌手

第六章皮克斯吉尔

第七章织布工

第八章民歌复兴

第九章民歌之王

第十章《小字报》刮起一阵风

第十一章抗议民歌的王国

第十二章抗议民歌王国的文武大臣

第十三章迪伦的另一面

第十四章敲铃鼓的人

第十五章寂静的声音

第十六章一颗滚动的石子

第十七章最后的疯狂

第十八章天上的露西手拿钻石

第十九章爱之夏

第二十章灵车与棺材

第二十一章伍德斯托克(上)

第二十二章伍德斯托克(下)

第二十三章旋转滑梯

第二十四章泰勒的家谱

第二十五章创作歌手大联唱

第二十六章三个被遗忘的民歌手

第二十七章加利福尼亚旅馆

第二十八章从智利的枪声到美国的滚雷

第二十九章后迪伦时代

第三十章我的伍德斯托克

后记

参考资料

前言

本书的起因来自一张鲍勃.迪伦的精选集。自从听了那张唱片以后,我就开始疯狂地收集他的所有唱片,继而开始阅读有关他的传记和评论,试图去了解这样一个音乐天才的来龙去脉。就是在对迪伦的探寻途中,我又发现了伍迪.格思里和皮特.西格,继而又发现了“卡特家族”乐队、吉米.罗杰斯、“铅肚皮”、“彼得.保罗和玛丽”、琼.贝兹、菲尔.奥克斯、“克罗斯比、斯蒂尔斯、纳什和扬”、“感恩而死”乐队、乔尼.米切尔、詹姆斯.泰勒、“雄鹰”乐队和布鲁斯.斯普林斯廷等音乐家和乐队。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演唱风格都和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便喜欢上了美国民歌。

当我把这个爱好告诉了几位朋友之后,他们都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反问道:“民歌?每次春节晚会一轮到民歌上台我就躲出去抽烟,一看见民歌手身穿民族服装在台上咿咿呀呀我就恶心,民歌太俗了!”

可是,我所知道的美国民歌可不是这样的!在美国,民歌经历过好几次复兴,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几乎所有类型的流行音乐都多多少少受到过民歌的影响,民歌在年轻人当中也一直有相当多的爱好者。可在中国,民歌什么时候成了保守、俗气、粉饰太平这些字眼的同义词了呢?

于是我便开始研究美国民歌的历史,想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我找到了三条:

一.真正的民歌大都是很美的。按照民歌的传统定义,民歌是指流传至今,没有(或者说不知道)作者的歌曲。在没有广播电视排行榜的古代,一首歌要是能流传下来,没法靠炒作,必定得有很多人喜欢才行。也就是说,民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可现在的许多所谓“晚会民歌”都是几个专业作者为了响应某个号召而写的,并由晚会导演们为了搞平衡而硬推出去的,许多歌曲没有群众基础.这样闭门造车似的造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有多少人喜欢。

二.真正的民歌大都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对生活中的不平事的不满和抗议。一句话,民歌是来自民间的叛逆。可现在的许多所谓“民族歌曲”只是借用了民间音乐的形式,唱的要么是老掉牙的内容,要么是粉饰太平的空江的颂歌。这样的民歌没有唱出老百姓的心声,自然也就没人关心。

三,社会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民歌必须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代,不能老是用古代的音乐语言,唱着古代的事情。一句话,民歌必须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有两层意思,第一.民歌不但要在内容上紧跟形势,唱出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而且还要学会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起来。如果现在一提民歌还是指一个人一把二胡,走街串巷地卖唱,或者是用民族乐器伴奏的所谓“民族唱法”,那是没有生命力的。第二,民歌的现代化还表现在民歌的传播方式上。、再靠口共相传,或者自上而下的硬性摊派已经不行了,民歌必须借助商业化,才能获得新生。商业化本身不是坏事,只要不被商业化牵着鼻子走就行了。我们还要学会利用商业化,达到宣传推广优秀作品的目的。

美国在保护自己的民歌传统,发扬光大民歌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它的民歌也习此而很有生命力。美国民歌发展壮大的过程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在读了多本有关的书籍之后,我产生了想把这段历史介绍给国内读者的冲动..本来我打算编译一本美国权喊人士写的历史书,但却发现这样的书还没有人写过、美国有关民歌的书籍有两种,一种是专业书籍,大都偏重某个历史时期,叙述得格外详尽。这样的书不但普通中国人不必去读,而且即使翻译出来也一定会很乏味。男一娄就是在各类摇滚通电中有关民歌的若干章节,这样的东西叙述又都过于简单,不能尽兴。于是只好自己动手。在经过了近五年,阅读了近百本参考书,听了数不清的唱片之后,弄出了这样一本长达65万字的怪物来。

除了前文列出的音乐家以外,书中还或多或少地介绍了下面一些歌手和乐队:“年历歌手”乐队、“织布工”乐队、哈里.贝拉方特、保罗.罗怕逊、“金斯敦三重唱”、朱迪.科林斯、巴菲.圣玛丽、卡罗琳.赫斯特、戴夫.范龙克、“流浪的杰克”.埃利奥特、埃利克.安德森、汤姆.帕克斯顿、里奇.黑文斯、伊万.麦考尔、“飞乌”乐队、“爸爸妈妈”乐队、“一勺爱”乐队、西蒙和加芬克尔、“爱”乐队、“暴雨将至”乐队、“乡巴佬乔和鱼”乐队、“江湖骗子”乐队、“杰佛逊飞机”乐队、“水星信使”乐队、“大葡萄”乐队、詹尼斯.乔普林、“布法罗.斯普林菲尔德”乐队、“披头士”乐队、“乐队”乐队、劳拉.尼罗、MC5、“费尔泼特会议”乐队、卡利.西蒙、“猫”.史蒂文斯、卡罗.金、唐.麦克莱思、吉姆.克罗奇、贾尼斯.伊恩、埃尔顿.约翰、约翰.丹佛、卡朋特兄妹演唱组、伦那德.科恩、蒂姆.巴克利、尼克.德雷克、凡.莫里森、特蕾茜.查普曼、苏姗.维加等。对于大部分乐手的介绍,我集中在他们出道的过程上,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大都很有借鉴价值,而在成为明星之后.他们的故事就变得乏味了,因为这些明星只有在作为一个普通人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歌手。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迪伦。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他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几乎所有值得一提的事迹。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几乎可以看作是迪伦的传记,这实在是因为这个人对于美国民歌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没有他的努力,美国民歌就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样子。要想理解美国民歌的发展史,迪伦绝对是一个最关键的人物。

后记

中国是一个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历史上的许多学问家都对中国民歌进行过研究。据说《诗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民歌总集,收集的全是来自民间的创作,是研究古代老ig姓生活和劳动的绝佳资料。此后的有关民歌的研究很少有超过《诗经》的。直到清朝末期,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和西方思想的进入,有关中国民俗学的书籍才又多了起来,并出现了两位出色的民俗学家:黄遵宪和张亮采。这二人都经历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又都深受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把研究中国民俗当作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手段,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但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歌研究得从二十世纪初期算起。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一批深受欧美民俗学研究影响的中国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民间艺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要算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刘半农。在他的倡议下,北京大学成立了“北大歌谣征集处”,他们在征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同意后,于1918年2月1日在《北京大学日刊》第61号发表了由刘半农起草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这份章程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份保护传统民间文化的宣言书,宣告了中国近代民俗学运动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份简章第一次把来自民间的歌谣当作宝贵的文化遗产来征集研究,表明这批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进步学者们对待民间艺术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

这份简章第一次以半官方的名义向全国征集民间歌谣,并择其优秀者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刘半农的最初设想是想通过研究民间歌谣来探索新诗的出路,他主张诗歌的创作要向民歌学习。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歌词及其文学性。受条件的限制,对于曲调的征集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虽然他们在《简章》中提出“歌谣之有音节者,当附注音谱(用中国工尺、日本简谱或西洋五线谱,均可”,但征集来的歌谣附注音谱的很少。不过,刘半农等人非常注意对各地歌谣中的方言口音的研究,有专人负责对方言的考订。

几年之后,在原“北大歌谣征集处”的基础上成立了更高级别的“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吸收了一大批在歌谣征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学者和积极分子。这些人后来成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骨干。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树人。就是他首先提出把原《简章》中的第三条“征夫野老,游女怨妇之辞,不涉淫亵而自然成趣者”去掉,改成“歌谣性质并无限制;即语涉迷信或猥亵者亦有研究之价值,当一并录寄,不必先由寄稿者加以甄择”。这一改动意义重大,它第一次主张研究者完全摒弃个人的主观意见,还歌谣之本来面目。北大歌谣研究会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刊物《歌谣周刊》,至1925年为止一共出版了九十七期,为保存中国优秀的民歌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惜的是,从那时以后,连年的战乱中止了中国的民歌研究,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才又恢复起来。但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民歌研究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研究者把民歌当作宣传某种思想的工具,歪曲了民歌的定义,各地的民歌舞台上充斥着粉饰太平的所谓“民歌”,民歌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体制外”民歌专家王洛宾,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保护并推广了中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歌资源,为后人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作品。

说到保护中国的民歌资源,位于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是全中国保存民族音乐资料和录音最全的地方,该所的资料馆保存有七千多小时的民歌原始录音!大部分都保存在磁带上。可惜的是,由于缺少经费等很多原因,资料馆里没有任何恒温恒湿等保护措施,任凭磁带老化、磁粉丢失!更为可惜的是,据我所知,国内至今没有人想到把这些录音资料整理出来,做成磁带或者CD出版,让更多的民歌爱好者能够听到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在中国的土地上流传了几千年的真正的民歌。只有一家台湾的名叫“风潮”的出版公司买下了音研所的一批珍贵录音,于1996年出版了一套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CD,像我这样的普通音乐爱好者这才有机会系统地了解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全貌。

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流行歌坛有越来越“西化”的趋势。来自西方的流行音乐从风格到内容都全面地占领了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垄断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音乐口味。中国人如果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做出符合中国人自己口味的流行音乐,必须学习借鉴来自我们民族自己的音乐传统。在这一点上,美国的音乐家无疑是做得最好的,他们在如何发扬光大自己的民间音乐文化这一点上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道路,值得我们的音乐人好好学习研究。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的动力。

但愿我的书能为振兴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来自民间的叛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5053030
如需购买下载《来自民间的叛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729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来自民间的叛逆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609.712 的主题关于 民歌-音乐史-美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