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美颂作为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传统,作为一种亘古的文学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选择古代颂赞文体作为论文的切入点来探究中国美颂文学传统的形成与特征,因为美颂传统是由幸存下来的美颂作品构成的,是美颂文学作品的连续体。文章先论述了先民美颂观念的诞生以及原始歌舞中蕴含着的美颂精神;接着分析了《诗经》之雅颂诗篇、汉代的颂赞体和魏晋颂赞体的文体流变及其对美颂传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最后论述了颂赞体程序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并分析了美颂传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并说明美颂传统依旧存活于当下,成为一种牢固的文化结构和心理力量。
导言
第一章 先民美颂观念的产生与远古颂文的迷狂特征
第一节 先民美颂观念的产生
第二节 颂与颂诗、颂文、颂体
第三节 远古颂歌的迷狂色彩
第四节 后世颂诗中的迷狂特征
第二章 《诗经》之雅颂诗篇与中国文学美颂传统的产生
第一节 《周颂》的美颂精神
一 《周颂》的美颂思想
二 《周颂》的艺术特色
三 《周颂》美颂精神的时代意义
四 《周颂》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鲁颂》中的美颂精神
一 题材之“变”
二 形式之“蛮”
第三节 《橘颂》和秦刻石文
一 《橘颂》
二 秦刻石文
第四节 颂诗的美颂精神与周代礼乐文化
一 周礼与《雅》、《颂》诗篇
二 周代礼乐精神与雅颂大传统
第五节 先秦儒家对雅颂之乐的推崇及其意义
一 先秦儒家对雅颂之乐的推崇
二 雅颂之声的美学意义
三 雅颂之乐的教化作用
第三章 两汉的颂文体与中国文学美颂传统的形成
第一节 汉代颂体概况
一 汉代的颂诗
二 汉代颂文
第二节 美颂精神在汉代其他文体中的体现
一 赋
二 铭文
三 赞体
四 诔碑文
第三节 中国文学美颂理论的产生
一 汉儒的“美刺”说
二 汉代君臣的“汉德须颂”理论
三 汉代美颂理论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 魏晋文学的美颂传统及挚虞、刘勰等人的颂体理论
一 魏晋文学与美颂传统
二 挚虞、刘勰等对颂体的理论认识
第五节 颂体的程式化、世俗化倾向
一 颂体的程式化倾向
二 颂体的世俗化倾向
第四章 美颂与崇高
第一节 美颂作品的崇高色彩
第二节 美颂仪式与崇高感
第五章 王权崇拜与美颂传统-
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王权崇拜
二 儒家的王权崇拜思想
三 中国古代文人的美颂情结
第六章 古代文人平等交往中的美颂传统
第一节 国民善良性格与美颂
第二节 古代礼仪与美颂
一 游宴诗
二 赠答诗
三 诗社唱和、馆阁酬唱
第七章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美颂传统
第一节 中西美颂文学简介
第二节 中西美颂文学观差异探源
一 中西哲学观宗教观的不同
二 中西道德观和政治观的不同
第八章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美颂传统
第一节 当代颂诗概况
第二节 毛泽东颂歌
第三节 对当代颂歌的审视
第四节 当代其他文学体裁中的美颂传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体学视野下的美颂传统研究》选择古代颂赞文体作为论文的切入点来探究中国美颂文学传统的形成与特征,因为美颂传统是由幸存下来的美颂作品构成的,是美颂文学作品的连续体。文章先论述了先民美颂观念的诞生以及原始歌舞中蕴含着的美颂精神;接着分析了《诗经》之雅颂诗篇、汉代的颂赞体和魏晋颂赞体的文体流变及其对美颂传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最后论述了颂赞体程序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并分析了美颂传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并说明美颂传统依旧存活于当下,成为一种牢固的文化结构和心理力量。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体学视野下的美颂传统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25700 如需购买下载《文体学视野下的美颂传统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文体学视野下的美颂传统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2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