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2.0
本书系针对电视学专题研究和与之有关的文化现象以及传媒发展态势研究而推出的一本论文集。全书分“电视学专题研究”,“媒介研究”,“书评”三大部分。
【电视学专题研究】
对于中国电视节目类型界定问题的思考
符号传播的诡计
对英美电视学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研究
电视学的建构与研究路径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的一种解读方式
数字影像时代的新媒体革命
全球化与中国电视剧出口
虚构:纪录片的一种影像表意
中国电视新闻语言的现实危机与研究转向
中国电视的“非制度化生存”
中国电视的经济追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媒介研究】
媒介·生活·艺术·异化——艺术研究的媒介视角
论中国电视媒介拥有媒介权力的背景和动因
媒介形象的消费——关于媒介空间关系资源的理论
探寻主持人在节目形态生成、结构方式及节目传达中的功用
国际政要高层人物电视快速采访特点探析
【书评】
从电视场说开去——读《电视文化的观念》有感
中国电视发展已经走过了将近50年的历程。在这50年中,前20年的岁月受到中国政治运动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并不快;而后30年是中国电视发展最快的时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我们现在说中国是电视大国,也不为过。但是通常理论的发展是要滞后于实践的,尤其是那些强烈依赖实践发展的学科。这种滞后表现在,理论需要等待实践有一个初步的发展,然后才能介入。电视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电视发展的半个世纪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绝大多数可以称得上是电视研究的东西几乎都产生在最近的30年。
在讨论中国电视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就是电视学和广播电视学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播和电视是不分家的,广播是老大哥,传统上大家把广播电视统称为电子媒介。但是,当我们要建立电视学时,就产生了一些疑问,电视学是要从传统的广播电视学中分离出来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是不是也要建立广播学?电视学是一种单纯的理论研究呢,还是全方位的探讨?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探讨对我们目前仍然在沿用的广播电视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我们的《电视学(第2辑)》中,发表了英国诺丁汉大学张晓玲的论文《全球化与中国电视剧出口》和上海大学教授陈犀禾的论文《对英美电视学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研究》,期待这种探讨可以拓展电视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电视学笔谈》栏目,希望专家学者通过这种形式来讨论电视学的建设。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电视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270518 《电视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8 | 印数 | 3000 |
电视学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29.2-53 的主题关于 电视工作-中国-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