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是为增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设立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书是在该课程教材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观念和知识点出发,进行了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便于广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作为备课参考。
第一章 绪论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概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框架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
第二章 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身心健康的维护
第一节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起点
一、人生发展的广阔平台
二、大学阶段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活的改变与适应
一、环境的改变与适应
二、大学期间心理发展轨迹
三、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环境
第三节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一、心理健康与人才成长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调适心理矛盾,维护心理健康
第三章 大学学习的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一节 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
三、大学学习方法的适应与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
一、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二、知识产权
第三节 科学精神的训练和培养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二、科学精神的训练与培养
三、治学与为人
第四章 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亲密关系的缔结
第一节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一、人际艾往与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三、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建立与维护
一、大学生亲情的珍视与深化
二、大学生友谊的建立与维护
三、大学生爱情的培育与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一、人际关系层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二、社会性情感层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三、爱情与婚姻层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第五章 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塑造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与作用
一、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特点
三、道德的作风
第二节 道德发展与道德品质
一、道德与道德品质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道德品质的作用
第三节 大学生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二、恋爱家庭领域的道德规范
三、科学研究领域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运用的道德规范
第六章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化和原则的遵循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资源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承继
三、世界先进文明的道德资源
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則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三、集体主义原则的內容要求
第七章 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內涵
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把握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一、法的本质和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创制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立法体制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一、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
三、社会主义的法律监督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一、人治与法治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九章 宪法原则的领会和宪法精神的遵从
第一节 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
一、什么是宪法
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人权保障原则
三、法治原则
四、权力制约原則
第三节 弘扬宪法精神,培养宪法观念
一、弘扬宪法精神
二、培养宪法观念
第十章 社会主义基本法律制度的具体与深化
第一节 民事法律制度
一、民法概述
二、民事权利
三、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
第二节 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概述
二、犯罪
三、刑罚
第三节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
二、行政主体
三、行政行为
第十一章 法律诉讼的基本程序与法治观念的培养
第一节 法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一、诉讼法的基本概念
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节 法律诉讼的基本程序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程序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程序
三、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培养
一、法治观念的基本內涵
二、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
三、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第十二章 人生观的形成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一节 人生与人生观
一、人的本质
二、人生的含义与特点
三、人生观及其基本问题
第二节 人生态度的确立
一、态度与人生态度
二、人生态度确立的条件和要求
三、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价值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选择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第十三章 理想的确立与信念的坚定
第一节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一、理想的内涵与类型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三、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
一、社会主义理想与社会发展规律
二、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
三、社会主义信念与社会主义实践
第三节 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一、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二、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三、坚持树立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身心健康的维护、大学学习的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亲密关系的缔结、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塑造、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化和原则的遵循、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民族精神的培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把握、宪法原则的领会和宪法精神的遵从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高校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辅助读物。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也就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们邀请全国一些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师,进行了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探索。本书虽然在范围上基本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内容,但并没有局限于其所提供的框架,而是遵循“按照知识的逻辑、理论的逻辑来进行内容呈现”,“通过学科理论和知识构建帮助学生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观念和知识点出发,通过理论说明、逻辑论证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本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信念,在学习“是什么”的过程中得出“应该怎么样”的结论。这样的设计,可能更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因而,本书可以供广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作为备课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70584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索》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索是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1 的主题关于 法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思想修养-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的书籍。
陈明华, 华启和, 主编
朱欣成, 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读本》编写组, 编
吕文硕, 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指导》编委会, 编
黄斌, 主编
曾学龙, 邓建军, 主编
孟迪云, 谭见君, 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指导》编委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