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8.0
由社会学家戈夫曼定名的“框架”概念,近四十年来在西方新闻传播学中发展成为极受重视的“新闻框架”研究领域,我国的相关研究也正日益活跃。作为新闻活动者对新闻事实所持的认知原则,新闻框架在文本中外显为特定的主题思想和话语特征,潜移默化成为社会成员对某类事实相对固定的认知模式。它属于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念,在新闻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如欲透视新闻活动者如何以观念建构社会现实,新闻框架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范畴。本书聚焦于新闻框架的本体研究,探讨职业传媒组织的新闻框架如何在架构与“被架构”之间,也即内在的主体能动性与外在社会结构限制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形成。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新闻框架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2
第二节 框架视野中的传者图像 10
第三节 框架研究的命题基础和逻辑起点 20
第四节 基础理论的研究路径 28
第二章 新闻框架内涵与构成36
第一节 基于主体的新闻框架概念辨析 36
第二节 新闻框架的类型表现 47
第三节 新闻文本框架的构成 55
第四节 新闻文本框架的辨识原则 63
第三章 新闻框架来源72
第一节 内部来源:传媒组织的新闻观念 72
第二节 新闻框架的外部影响 80
第三节 新闻框架的事实原型 90
第四节 新闻框架的形成路径 100
第四章 新闻框架功能与效应105
第一节 新闻框架的功能 105
第二节 新闻架构效应及其心理机制 113
第三节 新闻架构效应的多维考察 123
第四节 新闻框架与偏见 133
第五章 新闻框架的建构与更新141
第一节 新闻框架的建构 141
第二节 新闻框架的更新与变迁 152
第三节 个案研究:当代中国报纸灾民形象再现框架的变迁 164
第六章 新闻框架互动:主体间竞争与协商176
第一节 公共协商视角下的框架互动 176
第二节 框架互动中的传播主体框架建构 185
第三节 公共政策报道中的框架竞争与协商——以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事件为例 194
第七章 不同视角的新闻框架问题探讨210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传播主体的新闻框架 210
第二节 新闻行业理念下的新闻框架建构 219
第三节 新闻框架与新闻客观性 229
结语 架构与“被架构”之间:传播者主体意识的回归239
参考文献242
后记251
由社会学家戈夫曼定名的“框架”概念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后,一直备受关注。被研究者们大量用作理论视角或研究方法的“框架分析”,根源于特定的社会现象:新闻传播者以相对稳定的认知模式来认识事实、创制文本、建构现实,体现着主体观念的重要作用。
本书聚焦于本体研究,探讨职业传媒组织的新闻框架如何在内在主体能动性与外在社会结构限制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形成。*一章以“新闻框架是一种社会事实”为命题基础,勾勒出从主体角度进行框架研究的路线图。第二章至第四章进行静态考察,从新闻话语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话语、建构及接收)切入,考察新闻框架的内涵与构成、事实与来源、功能与效应。第五章至第六章进行动态考察,分别从历时性(社会语境变迁)与共时性(主体间框架竞争)角度切入。第七章分析了框架建构中的新媒体技术、社会制度与行业理念、客观性问题。结语部分概括得出主要结论。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新闻框架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新闻传播学文库 | ||
9787300209487 如需购买下载《新闻框架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新闻框架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5.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10 的主题关于 新闻学-传播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