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封面图

元曲三百首

邓子勉, 卢偓, 编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选取元代散曲310首,主要都是小令,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表达归隐思想的;描写男女恋情的;书写羁旅情怀的;感叹时世的。其中的很多曲子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除了元曲的正文外,还包括解释和评析,这部分的内容语言简单,通俗易懂,对曲牌的解释很到位,使人很容易理解,没有艰深晦涩的考证,很适合作为新课标的读物,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水平。

书籍目录:

前言

原序

伯颜一首

张弘范一首

元好问一首

王恽一首

倪瓒三首

虞集一首

张呜善一首

孟防一首

关汉卿六首

白朴六首

马致远三十一首

王伯成一首

王实甫二首

杨果二首

刘秉忠三首

王和卿三首

盍志学四首

陈草庵二首

刘敏中二首

滕斌一首

李乘二首

胡祗通一首

卢挚八首

珠帘秀一首

姚燧二首

冯子振三首

贯云石五首

刘致二首

乔吉三十首

周文质二首

赵善庆一首

张可久四十首

徐再思十三首

曹德三首

高克礼二首

钟嗣成二首

张养浩六首

刘庭信七首

汪元亨七首

周德清二首

任昱一首

李致远三首

薛昂夫十一首

邓玉宾二首

查德卿十首

吴西逸四首

孙周卿三首

王元鼎一首

阿鲁威一首

卫立中一首

李伯瞻一首

赵显宏四首

景元启一首

赵禹圭一首

吕止庵一首

吴弘道二首

钱霖二首

顾德润一首

曾瑞一首

杨朝英三首

刘燕歌一首

奥敦周卿一首

阿里西瑛二首

鲜于必仁二首

张子坚一首

马谦斋一首

严忠济一首

汤式二首

无名氏二十首

前言

唐诗、宋词、元曲,是后人对唐、宋、元三个朝代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文体的称呼。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属于诗歌的范畴,都是可以配合音乐而演唱的一种诗体,也就是说它们最初产生的时候,原本就是一种通俗的歌曲体裁。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们在体制、章法、句式、平仄、用韵等方面又有各自的特点,因而也就呈现出了各自的面貌。从音乐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句式整齐的律诗不能很好地适应声乐演唱的需求,就有了句式长短不一的词体取而代之;当词的创作日趋雅化、更多的成为案头之作时,一种新兴的歌唱诗体形式就出现了,这就是元曲。

元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是戏曲,它是由一组剧曲构成,是兼有词曲、科介、宾白和表演功能的一幕短剧。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产生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又叫北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简略介绍如下:

其一、小令,俗称“叶儿”。它是单支的曲子,是由一支曲牌构成,分属不同的宫调,这是散曲构成的基本单位,它以短小精炼见长。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作曲人意犹未尽,而一支小令又无法容纳时,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用重头小令,即仍然使用原来的曲调再填一首或数首不同的曲词,也就是将同一种曲调重复地用几遍。这种形式称作“幺”,或“幺篇”,又叫“前腔”。二是用带过’曲,即把属于同一宫调里连唱的两三支曲调连在一起使用,这种形式称为“带过曲”,或称“合调”。其组合有一定规律,不可随意搭配,必须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如选本中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黄蔷薇》带过《庆元贞》、《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等,一般都注明“带”、或“过”、或“带过”字,这是小令的变体。

其二、套数,又叫“散套”、“套曲”等。它是把属于同一宫调申的若干支曲子联缀成一个套曲,用以表达更丰富的內容。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用“煞调”或“尾声”结束,中间调数可多可少,短者只有三四支曲子,长者可达三十多支。套曲必须是一韵到底。

散曲与词均是由长短不一的句式组成,但在写作上较词更为灵活,如在句式上,散曲更富于变化,句子短的只有一二字,长的多达数十字。散曲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可以在规定的句子字数外增加衬字,用字不避重复。衬字一般以虚词为主,用于句首或句中,不能用在句末。在用韵方面,散曲较词更加灵活,平上去三声可以通押,并且一韵到底,甚至是句句押韵,中间不能换韵。此外,散曲在语言方面是方言口语的大量使用,通俗易唱,民歌色彩比较浓厚。

根据今人隋树森的《全元散曲》统计,元散曲作家有名可考的有二百多人,现存的散曲作品有四千多首,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五十多套。元代散曲的发展,现代一般认为是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主要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贯云石等,风格基本上是以质朴自然、泼辣率真为主。后期的创作中心移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主要作家有乔吉、张可久等,这时的创作注重雕琢含蓄,讲究典雅工丽。

清乾隆年间,孙洙编选了《唐诗三百首》,成为后世流得最广的唐代诗歌选本。清末,朱祖谋编选了《宋词三百首》,于民国年间刻印了出来。其后不久,又有了《元曲三百首》的问世,意欲与《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配套。《元曲三百首》最初是由任中敏编选的,原书收录了六十八位作家和无名氏的作品三百十一首,于1930年铅印出版。后来卢前又对任中敏的选本进行删定.如任氏原本选张可久一人的作品多达七十二首,约占全部的四分之一,经卢前重新选定,张可久作品只保留了四十二首,卢前的修订本于1945年出版。

《元曲三百首》所收的散曲作品都是小今(含带过曲)。不收套曲。所收各家作品少則一首,多則数十首不等。就其思想内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表达归隐思想的。这类作品比较多,元散曲作家在仕途上得志发达的人不多,他们富有才华,却怀才不遇;他们愤世嫉俗,却又无所作为。因此吟唱归隐、高蹈尘外的思想成了其作品的主旋律,表达了他们不平则鸣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思。其二,描写男女情恋的。作为一种通俗文学的样式,元曲中有不少是言情之作,其中多以叙写女子的幽怨之情为主,在情感的表达方面直白炽烈、真诚坦率,既有对负心者的斥责,也表达了女子浓重的离愁别恨,还有抒写她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其三,抒写羁旅情怀的。古人常有游学或游宦之举,因此他们会长年漫游在外,或为口腹之役而奔波四方。僻乡孤店的寂寞.披星戴月的奔波,常常会引发作家抒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仕宦感慨,或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其四,感叹时世的。这类作品多是有感于官场的倾轧、仕途的倦怠,以及人生短促、时不我待,因此主张及时行乐,逍遥自在。其中有不少是咏史之作,借古喻今,抒写了功名利禄不足恃、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的感叹。

这个评注本,是依照194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卢前的删定本。此书录元曲共计三百一十首。由于原书作品在字句方面存在着讹误脱漏的现象,因此作品原文主要是据隋树森的《全元散曲》录入,至于作家及其作品排列的先后次第,仍然据卢前的本子,其中马致远、张可久录入的作品,比原书目录标明的数目分别少一首和首,又原书将薛昂夫的作品分作“薛昂夫”和“马九皋”两处。此合并。此外,原书无名氏的三十五首,其中有属于陈草庵的一首、张养浩的二首、汤式的二首,属于陈、张二人的三首,已分别移至原有的两位作家名下,汤式的另外列出。又据吴战垒的考核,无名氏作品中还有十首为明朝人的作品(见浙江古籍出版的《元曲三百首》),参照吴氏意见,此十首给予删除。这个选本是我和卢僱老师共同完成的。卢老师在高校工作数十年,目前正在编集和整理卢前先生的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应我之邀,慨然相助。我俩的分工是这样的:自李乘至赵显宏三十二家约一百八十篇,为卢■老师承担;其余的部分由我承担。最后由我通阅了全稿,统一了格式,并对注文等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删井。

邓子勉

二○○八年四月二十日于南京

内容摘要: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有元一代的文学就是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元曲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若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来看,它们是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体裁的诗歌。后者又都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用人们熟悉的术语来说,就是后者是前者的解放。这种解放,本身就表现出一系列的艺术创新。本书收录元曲共计三百一十首。  元曲、古文,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元曲刻露尖新,宜俗宜雅,特色鲜明;古文众体荟萃,风格各异。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境深邃,琅琅上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古代童子发蒙,士子进学都很重视文学的诵读功能,因为在诵读中能充分地感受前人作品中的情感韵律、词章精华,更深地领略其中的意蕴。实践证明,诵读古诗文,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本书是《语文新课标指定读物系列》系列之一的《元曲三百首》,共收录元曲共计三百一十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元曲三百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指定读物系列
9787563375394
如需购买下载《元曲三百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桂林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58 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元曲三百首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22.9 的主题关于 元曲-选集 ,元曲-注释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