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封面图

中药鉴定学

王喜军,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0.7

书籍简介: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采取新的模式,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中药鉴定学的方法,将传统的四大鉴定融合与药材的真实性鉴定、药材的有效性鉴定及药材的安全性鉴定等内容之中,并将现代的分析色谱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显微摄影集成像技术、数码成像技术用于中药的鉴定。各论选取100种常用中药材作为重点示范讲解。详细介绍药材的基原、形状特征、组织结构及细胞粉末特点、主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方法、药理活性、功能及应用。并将内容中涉及的文献列于其后以供学生参考。同时,收载其他药材150余种,采用整体介绍的方式,叙述其来源、药用部位、主要成分及功能主治。附录中收集常用的中药分析方法规范,各中药的指标成分及测定方法等。

书籍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

第五章中药的安全性鉴定

第六章中药材质量变化规律与质量调控

第七章中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下篇各论

第八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九章茎木类中药

第十章皮类中药

第十一章叶类中药

第十二章花类中药

第十三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十四章全草类中药

第十五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十六章树脂类中药

第十七章其他类中药

第十八章动物药类

第十九章矿物药类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在参照现行《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编写模式基础上,重新梳理了中药鉴定学学科的结构,使其讲述的内容更能体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更能适应当今的教学需求。本书的总论以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关系为起点,从中药鉴定学的历史发展入手,介绍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中药的有效性鉴定、中药的安全性鉴定、中药的质量变化规律与质量调控,以及中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等理论与方法,形成了新的中药鉴定学知识框架。本书重点介绍中药鉴定的核心理论及正品药材的鉴定知识和方法,避免非本学科学术问题充斥教材内容,删除了关于中药材伪品及相关的鉴定内容。本书的各论介绍100余种常用重点中药的系统鉴定理论和方法,以数码成像技术制备的中药材原色图片及逼真的中药显微图片来反映其药材的形状及组织结构特征,使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重点介绍与质量相关的中药化学成分,理化鉴定以色谱分析为主,增强其实用性;收载的其他非重点中药仅叙述其与药材的真实性鉴定、有效性鉴定、安全性鉴定相关的重点内容,依据各药材的特点,择重介绍有关内容;并将常用中药的理化鉴别实验法、薄层色谱的指标成分及实验方法以表格的形式收载于附录中。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由国家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课程负责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担任主编,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从事中药鉴定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而成。本书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共19章。总论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中药鉴定学的方法,将传统的四大鉴定融合于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中药的有效性鉴定及中药的安全性鉴定等内容之中,并将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指纹图谱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及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用于中药的鉴定。各论选取100余种常用中药作为重点示范讲解,配以大量珍贵的中药材原色图片,图文并茂,详细介绍药材的基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成分、理化鉴别、功效、应用及现代研究。同时,收载其他中药150余种,重点叙述其来源、药用部位、主要成分及功能主治。附录中收集常用中药的理化鉴别实验法、薄层色谱的指标成分及实验方法等。  本书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药鉴定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40254211
《中药鉴定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7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药鉴定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82.5 的主题关于 中药鉴定学-医学院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