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多彩童年
五、《古诗词三首》会背会默,翻译字字落实
字音:篙 棹 清平乐 翁媪 亡赖 蓑衣 剥莲蓬
字义:弄 怪生 翁媪 亡赖 相媚好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憩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1、《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写出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2、《舟过安仁》作者通过所见所悟写出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聪明伶俐,充满童真和稚气。
"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写出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及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3、《清平乐村居》诗人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调皮自在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憨态可掬。
4、诗意:
《牧童》唐 吕岩:方圆六七里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时断时续。牧童回来已是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一艘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撑船的竹篙和划船的木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两岸是青青的野草。茅草屋里有人带着醉意的吴地方言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老翁老妇?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掉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爱小儿子顽皮淘气,正趴在溪的上游剥着莲蓬。
其它的儿童诗:《小儿垂钓》《稚子弄冰》《闲居初夏午睡起》《所见》
栖蟾的《牧童》
六、《冬阳·童年·骆驼队》
字音:咀嚼 字义:重临
1、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2、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的四个场景:模仿骆驼的咀嚼、骆驼系铃铛的遐想、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的去向。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
3、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