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四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岳麓版选修四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第1页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难点: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1、文武全才

李渊次子,从小练习骑射,喜好文史。

2、丰功伟绩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3、玄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 思考: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二、贞观之治

1、概念:唐太宗在位时期封建政治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繁荣,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2、原因和条件:

(1)主观:①

(2)客观:③

④ ⑤

3、内容与措施:

(1)政治方面

  ①完善制度:

  ②制定律法:

  ★知识链接:"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有一次,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制止盗贼的事儿,有人主张制定严酷的法律。唐太宗说:"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几年之后,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在民间选拔官员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假冒的人,唐太宗打算按照已经发布的命令处死他们。兵部郎中戴胄劝阻说:"按照法律应该处以流放"。唐太宗生气地说:"你想遵守法律从而使我失去信誉吗?"戴胄说:"皇帝的命令是出于一时的喜怒而下达的,而法律是国家公布的用来取信于天下的。陛下对欺诈之事很愤恨,因此要杀掉他们,当然也知道按照法律不可以这么做。如果用法律来衡量就可以忍己之小恨而取得整个天下的信任"。唐太宗说:"你能这样执法,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③发展科举:

  有一次,唐太宗看着众多新考中的人,高兴地说:天下的良才都来为我服务来啦。科举考试分两种,一是常举,定期举行,一是制举,由皇帝决定临时举行,考中后,原来有官职的人便可以升官,原来没有官职的由吏部考核之后再授予官职。武则天时期,还曾经举行过武举,考步马武艺,作为武官选任的条件之一,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的名将郭子仪便是从武举中脱颖而出的。

(2)经济方面

  继续推行 , ; ;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3、贞观盛世

《贞观政要》记载 的景象,其间虽有溢美之辞,但却大体上反映了贞观年间 的社会蓝图。

★课中思考题:请对照贞观之治的崭新气象,探究唐太宗一系列举措的影响。

提示: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1、知人善任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房玄龄杜如晦就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