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1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 丁成婕

  一、教材研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中的第一篇课文。整个故事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写了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第二个故事写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中国妇女被欺侮的一幕,从而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三个故事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个故事,因此,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但教语文还要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设计本课时,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本课四字词语特别多,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四字词语、表示地点的词语的提示下,概括每件事的内容。再把三个故事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并以四字词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深入研读教材后,我发现课文运用了设悬念、对比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找对比、想画面、谈感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由于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我适当地补充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诸生、有志者当效周生、训斥了一通、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故事发生的地点,抓住关键的四字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式,发现设悬念、作对比的写作方法,读出自己的感受。

4、在体会对比的写法中感受"中华不振", 深入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