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筹建新中国
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作用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
1、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出现了黄继光(用胸膛堵着机枪口) 邱少云(严守纪律,被烈火烧死)等英雄人物。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是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成就:主要工业指标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青藏公路。
★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改造的途径:对农业、手工业是建立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进行公私合营。
2、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意义: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主要任务,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
(1)大跃进: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表现是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的原因: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2、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3、教训(启示):经济建设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1、原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从制度建设来看,这是党和国家民主与法制不健全的结果。
2、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3、过程: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和江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