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理清顺序就容易了。在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一些语言训练,用"时而......时而......","即使......也......"这些词说话,在训练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天上的、地上,远的、近的都可以联系起来,给孩子们的思维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才有意思。
3、课内理解
(1)本文作者叶圣陶
(2)这是一篇游记。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3)课文还有一条线索,就是作者多次写到的"水"。
(4)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后描写双龙洞的特点: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漆黑而且大。
(5)"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时而......时而......"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多端。
(6)"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要是......准会"说明必须一动不动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来说明孔隙的窄小。
(7)"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即使"就是"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本身已经够吸引人,无需再比作什么。
(8)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
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洞口:像桥洞、很宽;外洞:宽敞;空隙:窄小;内洞:漆黑、大、有石钟乳和石笋。
第四课《七月的天山》
1、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