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杨桃下面的四个角的侧边部分也看到了,因而变成四个半边的椭圆。其实还是"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这时,支老师又请作画者来读课文,要他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对于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在整个评价活动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课上到这里,老师话锋一转,对学生说:"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学生一下子指出课文1、2和倒数第2、3个自然段。支老师再一次请大家朗读这几个段落,并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抓住它的重点段落章节,在重点段落章节中再抓住它的重点语句,就能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这是一个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与此同时,支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支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支老师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画杨桃要"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那么做其他事情呢?经过师生举例说明,最后归结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于是,一篇浅显的文章,在支老师的课堂上,讲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大道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支老师的这次教学,的确是独树一帜,的确是恰如其分地切合教材特点,具有很强的教学个性。
对于阅读教学,笔者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于"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支老师的课,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范例。他的《第一场雪》、《太阳》、《再见了,亲人》、《西门豹》、《曼谷的小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