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说课稿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将心比心》说课稿

郝庄中心小学 李立军

  《将心比心》是人教新课标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

  根据本文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⒊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再读文本--说设计意图

  思考一:不能上成品社课。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本文是思想想很强的课文,我们很容易停留在了解思想内容地层面,忽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在具体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感知大意、了解语言表层意思后,就要单刀直入,让学生披文入情,在揣摩文本独特言语意蕴、言语现象中感受浓浓的人文关怀。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抓住两个故事中,让你感受到"温暖"的语句进行品味。例如:在"帮助推门"事件中,我抓住"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这句话。从"沉重"、"一直"两个字眼着手,让学生想象:如果不是一直推着门会发生什么事情?奶奶受帮助后,会怎么说?在想象训练中,使学生体会到阿姨想他人所想,善待他人,关心他人的人格魅力。在"理解过失"这个故事中,我抓住描写母亲言行的细节描写。抓住母亲的"平静"神情,揣摩她内心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情境:假如你被扎了两针,又鼓起了青包,你会怎样?这样与母亲的"平静"对比,使学生内心更能激起对母亲的尊敬。在矛盾对比中也显现了母亲的仁慈善良。

  总之从语言入手,让学生学习语言、揣摩与品味语言,强化语感训练,方能使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从而既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又学习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和技巧,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思考二:加强有效性朗读,用朗读联结学生和作者的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我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文意思,从中得到感悟。在教学中,我安排多次全员朗读。第一次,全体学生自由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第二次,全体学生自由默读通课文,划出哪些句子让你感到温暖?第三次,全体学生在"感恩的心"的配乐下,串读阿姨、母亲、作者的话,在反复的诵读下,理解宽容、关心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在品读重点句时,安排梯状上升的引读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例如:在指导朗读母亲鼓励护士的句子:"不要紧,再来一次!"时,老师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生齐读);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生齐读);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生齐读);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生齐读)。总之,在教学中,我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从中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尤其是学习这种感情充沛的课文,那种细细的咀嚼品味式的朗读,常常能使人有一种心灵一颤,豁然开朗的感觉。

  思考三: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迁移。

  学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复习能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语文能力得到新的发展。本单元的园地训练中安排了学生积累古人如何做人的格言名句。由于学生不理解名言的意思,所以单纯靠机械记忆,效果不是很好,容易遗忘。如果用具体的故事加以诠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本文时,我采用了名言导入的方法。在课前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名人孟子,再回顾他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告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