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PPT课件6第4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盩厔(zhōu zhì)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以此同时,他又于“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感。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后的第二年秋天。后升任中州刺史、杭州太守、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自遭受贬职后,意志逐渐消沉,晚年尤甚,过着半退隐的生活,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

作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