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四上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说课稿
人教版(新) 四上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说课稿第2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教师先将学生引进生活,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后面回归生活,体验数学化的生活作好准备。

  首先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轻松愉悦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龟兔赛跑"的故事,问:乌龟和兔子比赛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们呢?从而引出速度这一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紧接着出示一些交通工具、鸟类、爬行类的时速图片(课件出示:海、陆、空、宇宙方面物体的运行图片,鸟类、爬行类动物的速度图片,并附上各自的速度,逐个出现),让学生明白每个事物在运行过程中都有速度、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共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首先出示课件 (课件: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了16千米、),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此时就为学生介绍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这里我们还可以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写作16千米/小时,读作每小时16千米,要求理解16千米后面表示什么?后面的小时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速度单位的统一符号 ,并学会速度的读法和写法。

  再请学生把普通列车,特快列车运行速度 (课件再出示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也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并读一读。紧接着问: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那么每分钟,每秒钟行的路程是不是速度呢?你能写出来并读一读吗?

  然后运用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课件出示:像这样 "每分钟、每秒、每小时"都表示"单位时间",这里的16千米、106千米、160千米、100米,1000米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单位时间" ?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速度的例子。

  这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去观察,遵循由放到收,不断缩小概念的外延,丰富概念的内涵的原则,使学生逐步明确"速度"的含义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再了解速度的写法,扩充"单位时间"的含义。

  2、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例题3.

  在充分理解速度的含义后,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始情境的延伸,也就是进入了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要求学生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后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呈现线段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线段图,(1小时行80千米,再行1小时又行多少千米?一共行了几个几?)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独自解答后反馈,问:8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60又表示什么?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得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并读一读。接着进行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个关系式独自解答2小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225米/分,10分钟分别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