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鲁科版必修2第1章 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
2019-2020学年鲁科版必修2第1章 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第3页

  A.Fe(OH)3      B.Al(OH)3

  C.NaOH D.Mg(OH)2

  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Na>Mg>Al>Fe,可知NaOH碱性最强。]

  3.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  )

  A.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

  B.P4在常温下能自燃,而S不能

  C.酸性:H2S

  D.酸性: H2SO4>H3PO4

  D [物理性质不能作为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P4的自燃是其着火点低的缘故,与非金属性无关;H2S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作为比较的依据。]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2)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3)金属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时,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较活泼金属(失电子能力强)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

  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不包括稀有气体)。

  (2)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

  (3)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得电子能力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得电子能力越强。

  (4)不同的非金属单质M和N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若M能置换出N,则得电子能力M>N。

【典例1】 下列有关叙述: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