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劝学 课件 (40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劝学  课件 (40张)第3页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今河北邯郸)人,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担任楚国兰陵(今山东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要保持自己的善性;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反省才能够弃恶为善。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著作有《荀子》,该书现存32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文章,说理透辟,语言质朴、凝练,多用排比与比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