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协议书 中国西北部 七万多平方公里 4、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政治上: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利益;②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一方面调整国家机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另一方面内部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洋务派并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由此起步;③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2)经济上:①侵略势力伸向内地,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近代企业产生,现代化起步。
(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加剧,西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中体西用"论盛行。
(三)考点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历史背景(简言之:内忧外患,天灾人祸。)
(1)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3)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准备)
2、过程(1851-1864年)
(1)兴起标志: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发展与全盛
①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建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③颁布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A.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B.主要内容: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c.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
C.评价:a.革命性: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局限性: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是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④北伐和西征:1853年北伐:消灭清政府,林凤祥、李开方孤军北伐,失利在冯官屯。
1853年西征:巩固革命大本营,赖汉英西征,后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曾国藩,获胜。
1856年东征:断绝清经济来源,补充经济实力。秦日纲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与石达开会师摧毁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至1856年,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3)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标志。(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内讧
(4)挽救危局
①重建新的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总理朝政。
②《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
A.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B.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