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f(x1)和f(a1).
判断:①如果f(x1)=0,则x1就是f(x)的零点,计算终止;
②如果f(a1)·f(x1)<0,则零点位于区间[a1,x1]上,令a2=a1,b2=x1;
③如果f(a1)·f(x1)>0,则零点位于区间[x1,b1]上,令a2=x1,b2=b1.
...
实施上述步骤,函数的零点总位于区间[an,bn]上, 就是函数y=f(x)的近似零点,计算终止.这时函数y=f(x)的近似零点与真正零点的误差不超过ε.
4.对于直线y=kx+b(k≥0),指数函数y=m·ax(m>0,a>1),对数函数y=logbx(b>1),
(1)通过实例结合图象初步发现:当自变量变得很大时,指数函数比一次函数增长得快,一次函数比对数函数增长得快;
(2)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得出多组数据,结合函数图象(图象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画出)进一步体会:
直线上升,其增长量固定不变;
指数增长,其增长量成倍增加,增长速度是直线上升所无法企及的.随着自变量的不断增大,直线上升与指数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当自变量很大时,这种差距大得惊人,所以"指数增长"可以用"指数爆炸"来形容;
对数增长,其增长速度平缓,当自变量不断增大时,其增长速度小于直线上升.
5.在区间(0,+∞)上,尽管函数y=ax(a>1),y=logax(a>1),y=xn(n>0)都是增函数,但是它们的增长速度不同,而且不在同一个"档次"上,随着x的增大,y=ax(a>1)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远远超过y=xn(n>0)的增长速度,而y=logax(a>1)的增长速度则会越来越慢.因此,总会存在一个x0,当x>x0时, .
6.实际问题的建模方法.
(1)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
(2)从问题出发,抓准数量关系,恰当引入变量或建立直角坐标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将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函数关系式;
(3)研究函数关系式的定义域,并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作出解答.
必须说明的是:
(1)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所得出的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即为数学模型.
7.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