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品读课文。这个环节是"三读"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体现学生的读,如:默读、小声读、大声有感情的读,或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教师泛读,学生练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语句,读出真情实感。
3、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这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
教师在课前应发挥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风俗资料,同时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进行古今春节风俗大对比。从对比中寻找差异,了解原因,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有个更深刻的了解。
本文语言朴素,但却把春节的热闹喜庆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对精彩部分的细致描写。学生通过读也能发现本文中有些场面很热闹,很生动。因为这些场面是孩子们活动的场面。对于这些场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它的语言文字训练作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充分的读,谈自己的感悟,写自己的感受,找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
比如:"家家赶做年菜中的'赶'""到处都是酒肉的美味中的'到处'""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来""都穿起,都贴上""灯火通宵,日夜不绝"等,体现出除夕的喜庆团圆。
再如:"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教师要围绕段落进行句子品读,体会出除夕、元旦、元宵三个日子都很热闹,但各有特色,从而进一步感受三个日子都能给人带来生活的美好感受。
4、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这一目标既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进行指导理解。如:文中有的只写了一个点,一句话;有的则写了一个场面,一次活动。再如:"腊八"一段描写的活动较多,但作者只写了"腊八粥"和"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像这样的写作方法还能从文中再举一例吗?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一系列的引导问题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进行场面描写。
三、教材的迁移拓展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拓展活动:
1、各地春节风俗展。2、春节童谣、俗语荟萃。
围绕本课的写作特点可以设计如下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