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更牢靠,所以在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而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你知道了什么?""有信心的同学把书合起来"从而同学生嘴里自己说出各部分名称,并完成板书。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
二、数学是生活的
数学不是符号游戏,面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
一直认为,没有思维就不成为数学。我们曾一味地去训练孩子,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算,让他们去"想"......可是,回过头来我们发现课堂越来越沉闷,孩子们的思维也不是我们期待地那样火花四射。其实,我们忽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课堂也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如果脱离了这些丰富多彩而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的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引入,通过与学生融洽的对话回顾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了问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你会分吗?这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从而导入新课。同时在分配蛋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由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时既关注了数学事实,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提升,使学生轻松地获得了对"平均分"的理解。练习的设计中,找国旗、巧克力、广告中的分数充分说明让数学走进生活,课堂才能孕育出着无穷的智慧
三、操作是有效的
"手"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者。
手脑结合,是学生思考能力的源泉。新课程标准也视学习为 " 做 " 的过程、 " 经验 " 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本节课,学生多次操作,使操作与思维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在用长方形折、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可以表示?这个问题妙就妙在学生的思维是建立在亲手操作的基础上的,潜移默化中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再如:从学生的"作品"中搜集了若干个板书到黑板时,又问了学生:为什么形状大小不一样,但都可以用表示呢?这一问题,让孩子再次回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