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解析:先秦时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流行的是法家的思想,A项新兴地主阶级喜欢法家不是儒家的思想;B项正确;C项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不一定是孔子的思想;D项是墨家的思想。
答案:B
2.某班主任得知班上的辉辉同学在校外偷了别人的东西,如果他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辉辉采取的态度是( )
A.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辉辉会改正错误
B.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主张的准确记忆与迁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由此迁移到本题分析,班主任在得知辉辉偷了别人的东西,会运用荀子的"性本恶"思想,坚信对辉辉只要好好的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3.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解析: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先对鳏、寡、独、孤四种人施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答案:C
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