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诗经》所称的"因以其伯"是指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依旧保留其宗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直接管理 B.土著邦族崛起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C.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邦族的融合 D.土著邦族完全接纳周代礼乐文明
2.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春秋》这种"记事"特点表明孔子
A.注重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B.表达对传统礼乐秩序的维护
C.默认当时时代的变迁 D.寄予对君主专制的政治诉求
3.2010年,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捐赠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的字体主要是隶书,只有一小部分是篆书。由此推知该批简牍抄写于
A.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4.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综合下列材料结论最为准确的是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西汉《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龙"的节日 闻一多《端午考》考证的结论:五月初五端午节,最早原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A.端午节起源于西汉时期 B.史料记载均不可信
C.端午节历史的内涵丰富 D.史料愈近愈为可靠
5.《日知录》序言中记载:"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由此可推断顾炎武
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縛
C.具有革命进取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
6.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有学者认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