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解析:"田里不鬻(yù,卖)"意思是土地不能买卖,这是在土地私有制出现之前的情况,而土地私有制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故选A项。
答案:A
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解析:材料表明商鞅变法破除了井田的"阡陌封疆",允许土地的私有和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答案:A
3.(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材料中"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说明当时小农经济破产现象严重,表明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B项正确;西汉文景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