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模块结业考试
历史试卷(二)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上官李那)
一、客观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计48分)
1.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去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我;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是解题的关键。
2.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