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二次补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二次补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第1页

高二年级期中考 语文 第二次补考试卷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他乡"时代

黄桂元

   人的意识中,有些事看似寻常,但越细想越因惠,越深究越无奈。 比如故乡",说起来令人柔肠寸断,境遇却日渐尷尬。过去年代的国人总喜欢说"故土难离",如萧乾在(一本褪色的相册美国点滴)中说的:"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

恋故土。"唐代柳宗元在《钴姆潭记》云:"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敏?"表面描述"乐而忘忧",却内含思乡之情。而今,这一切已成过去,尽管于坚仍认为,"除了故乡,世界的一切都是漂泊",洒脱、务实的现代人也只是一笑置之,不会有谁当真,他们想象诗人通常是"矫情"的。

   全球化时代,无数人行色匆匆自愿离乡,大潮般涌向陌生却热闹的"他乡",这已成常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市的一一些父母为儿女出国做坚强后盾,倾靠资助,不惜将温暖之家置换为冰冷空巢,子辈在异域乐不思蜀,毫无归意。父母终于发现,自己给了下一辈一片天空,却抽掉了他们曾立足的一方土地,使其还乡永无可能。

   在乡村,"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早已成为乡间笑柄。在外打工的日子未必风光,但蜗居老家,简直就是窝囊废,不仅被人家轻蔑,朋友小瞧,就练媳妇都娶不上,于是走得越早,离得越远越被高看。

我常去的一家理发店,"小老板"兼理发师,三十出头,白皙,谦和,是个来自吉林的农家孩子。一次脚天,"小老板"说他在天津打拼了十多年,妻女都已落户本市,但他的户口还在乡下。我问他为什么,原来他名下有几亩地,转户口就要放弃,,不如留着地,将来还可回乡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