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3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3第1页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材第17页活动

  答案:从图2.3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教材第20~21页活动

  答案: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温时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较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准备了物质条件。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极易沙化。

  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给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有三个方面:(1)牲畜品种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后,由于牲畜食草的单一性,会引起个别草类的严重破坏,从而造成草场生物资源的破坏。(2)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被集中的规模经营取代后,必然造成牲畜数目的增加,造成整个草原的过牧,引起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3)由季节游牧变为掘井定居后,会造成水井周围草原的超载放牧,出现荒漠化圈,若继续发展会造成整个草原的毁灭。草场被破坏后,地表水减少、气候干旱、沙尘暴频发,人类生存的环境极度恶化,会出现"沙逼人退"的局面。

  3.由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人类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加速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图2.9中可以看出,农作侵入牧区对草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

4.图2.10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问题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源。人口过快的增长,致使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大量增加,因社会不能满足需求而出现贫困饥荒。人们为了解决必需的生活用品而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造成草场资源的破坏,荒漠化加剧。因土地不断退化、风蚀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