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
A. 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
B.周公取代周天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C.西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
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
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
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 )
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 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 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4.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个体统治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5.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较为合理的判断是( )
A. 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
C.《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