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2.《盐铁论·水旱》曰:冶铁者"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材料中蕴含的信息有
①官营冶铁作坊的经营方式 ②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要求
③注重产品质量和经营方法 ④注意市场信息和成本核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
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
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 B.不能随意地因革制度
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 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
5.右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6.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不了解世界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