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考评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工业文明在带给我们日益富庶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何谋求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成为关乎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价值导向,能够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诸多有益借鉴。

"天"即自然,"天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理念代表了我国先贤圣哲对人与自然关系最朴素、最本质的价值认知。"天人合一"思想源于传统农耕文明,也构造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坚实根基,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所言:"中华文化特质,可以'一天人,合内外'六字尽之。""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一元统一;世间万事万物并非彼此割裂,而是紧密联系,同源而生,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也各自拥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和不容剥夺的存在价值。这也可以看出,"天人合一"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观的本真表述,也是古人赖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周易·序卦》中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认为世间万物都源于天地,同时"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也是天地滋养而生,是天地之子、自然之子,人与自然是同脉相连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即告诫我们天地人需和合共生,人与自然需和谐相处。

儒家圣贤孔子传承天地人"三才"思想,认为人之于自然并非被动消极,而是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来契合天地之道,即"人知天"。孟子则提出"上下与天地同流""万物皆备于我矣",同样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诠释和增益,后世如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宋代张载的"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等观点也都如此,表征了古贤不断探寻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和合的思想高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信奉的圭臬,认为人的主观活动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唯道是从"才能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作出过质朴而凝练的阐述,深入探究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敬告人类活动要周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现代社会,全球生态问题得到人类的广泛关注,我们要立足更高远的视域,思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