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练习
1."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最早发表上述言论的中国领导人应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外交问题 B.国家统一问题
C.阶级斗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成功应用是顺利解决了(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祖国统一问题
4.2010年3月26日,鸟巢版歌剧《图兰朵》在台中棒球场华丽上演,这是又一次文化和亲情的交流,创下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里程碑。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海峡两岸同根同祖 B.两岸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C.文化艺术本身的魅力 D.妨碍两岸交流的因素已被消除
5.1982年7月,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不久,《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廖承志给蒋经国的公开信,在信中廖承志借用鲁迅先生的名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达了再叙兄弟情谊的愿望。这反映出( )
①中国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再次合作 ②实现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 ③台湾人民反对"台独" ④海峡两岸交流的障碍已经消除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哪一问题提出来的(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特别行政区
7."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 )
①社会主义原则 ②祖国统一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 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8.香港回归前夕,美国某杂志曾发表《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其姊妹杂志《时代》周刊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上述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9.胡锦涛主席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主要特点是( )
A.放弃使用武力 B."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两岸的普遍认可
C.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10.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共识是( )
A.统一后台湾仍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1.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问台湾时,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设午宴欢迎陈云林一行。宋楚瑜说:"两岸合则两利,两利则合。"这说明,台湾的有识之士认为( )
①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两岸关系和谐有利于整个中国的繁荣 ③祖国统一的方式只有实行"一国两制"
12."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