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四校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24个小题,共计48分)
1.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文字研究 B.史料记载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
2.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家庭血缘观念的淡化 B.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3.1978年,湖北随县发现一座战国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ǐ)。经考证,墓主是战国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十分丰富 B.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4.韩非在《五蠹》篇中指出:"圣人"不向往久远的古代,不效法成规旧例,而是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他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愚蠢可笑。这一思想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反映儒学理念深入人心
C.符合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D.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5.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日益见长。杂家《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主要折射出
A.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形成 B. 儒家独尊地位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