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选择题
1.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做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价格不会过高,C项错误,符合题意。
2.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91%。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重点在农业方面 B.符合苏联的国情
C.实现了根本突破 D.取得了一定成效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数据说明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和谷物产量都有了实际的较大增长,这说明赫鲁晓夫在农业领域进行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D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部分措施不符合苏联的国情,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C项。
3.(2019·甘肃武威六中学段考)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 )
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共同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故C项正确;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