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 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
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3.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B.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4
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橙红色
D.由Ca(ClO)2+CO2+H2OCaCO3↓+2HClO可推出
Ca(ClO)2+SO2+H2OCaSO3↓+2HClO
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 )
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5.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对该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
A.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
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色
C.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D.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
6.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2OH-+Cl2ClO-+Cl-+H2O
7.鉴别NaCl、NaBr、NaI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①碘水、淀粉溶液 ②氯水、CCl4 ③溴水、苯 ④硝酸、AgNO3 溶液 ⑤氯水、苯 ⑥氯水、己烯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8.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仅①② B.仅② C.仅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能够检验出KI溶液中含有Br-的实验是( )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颜色变深,则含有Br-
B.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则含有Br-
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CCl4层有色,则含有Br-
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水层中加入足量氯水,再用CCl4萃取后有机层呈橙红色,则含有Br-
10.海洋中有大量宝贵资源。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其工业制法为把海水浓缩得盐卤,然后加热到363 K,控制pH为3.5,通入氯气把溴置换出来,然后用一种气体X把溴吹出,再用纯碱溶液吸收,这时,溴转化为溴离子和溴酸根,最后用硫酸酸化,单质溴可从溶液中析出。
(1)把溴吹出的气体X,最可能用下面的____(填序号)。
A.乙烯 B.空气 C.氩气 D.CO2
(2)某同学对上述工艺提出改进意见,认为氧化后直接用有机溶剂萃取出溴即可,你认为其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_。
(3)纯碱溶液吸收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酸化得到单质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
(4)工业上曾用惰性电极电解盐卤的方法来获取溴,当用惰性电极电解MgBr2溶液时,除得到溴之外,同时还能得到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氯气的正确组合是________。
①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 ②KMnO4和浓盐酸混合
③次氯酸钠和浓盐酸混合 ④K2Cr2O7和浓盐酸混合
⑤KClO3和浓盐酸混合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全部可以
(2)若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取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 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和E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