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姚昌丰 审题:殷军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司马迂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据此可知,司马迁
A.赞同汉武帝的商业政策 B.反对逐利致富的社会风气
C.强调商业发展顺其自然 D.颠覆了儒家推崇的义利观
2.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3.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
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 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
4.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由此可以认为
A.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 B.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
C.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交叉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
5.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等地区。这反映了
A. 南方整体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 南方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南方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 茶叶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6.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