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作业】第1页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 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 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

A. 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B. 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C. 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 D. 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3.(本月所学)"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财政权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材料体现的是

A. 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B. 法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C. 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D. 德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4.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 议会权力遭到了削弱

C. 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5.哈里·狄金森认为,16世纪前英国议会召开的次数很少且不定期。但16世纪后,随着议会召开的次数日益增多,议员们的政治认同感也越强,至17世纪,王权和议会权力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王权和议会才达成稳定妥协。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看,英国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演变过程揭示了

A. 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过程 B. 工业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C. 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D. 英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6.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卑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B. 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 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D. 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7.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 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 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 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 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8.有学者指出,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前30年代,"贵族控制了选举,选出贵族子弟或贵族的亲信出任议员,达到贵族控制下院的目的......而贵族自己则组成上院,再由上下两院组成政府。"由此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对英国政治的影响是

A. 打破贵族寡头政治 B. 开始形成代议制

C. 确立议会中心地位 D. 实现议员普选制

9.1693年英国议会提出《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