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2018·重庆高一检测)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 )
A.重农抑商的现象 B.纺织刺绣的兴盛
C.追商逐利的风气 D.农民生活的艰辛
答案 C
解析 该民谣认为"农、工不如商""财多而光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不符合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是指生产丝织品的不如贩卖丝织品的收入高,没有反映出汉代社会纺织刺绣的兴盛,故B错误;该民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反映出汉代社会追商逐利的风气,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社会农民生活的艰辛,故D错误。
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 C
解析 "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唐朝,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故B项错误;商业的发展导致城市的繁荣,唐朝出现"扬一益二"现象,故C项正确;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故D错误。
3.(2017·天门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 )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
4.《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