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潍坊期中)《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解析 "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材料中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实行后,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一些规定,因此这实质上表明了当时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答案 D
2.(2017·福建莆田期中)阅读下列改革措施,据此判断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 )
时间 改革措施 管仲在齐国改革(公元前七世纪中期) 相地而衰征 鲁宣公改革(公元前594年)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商鞅变法(公元前四世纪中期)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
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
C.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争霸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 "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在当时各诸侯国的影响很大,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鲁宣公改革""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的意思是不管公田还是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商鞅变法"开阡陌封疆"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得到法律承认的应该是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而不是三者的共同点;为争霸战争的最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