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后强化演练
1.卫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 )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卫国
解析:商鞅原名卫鞅,他出道之后来到魏国,准备展示才华,但是当时的魏王听信谗言,敌视排挤他。他听说秦孝公纳士,于是他远走秦国。
答案:B
2.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B
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解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B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材料不符;C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
答案:A
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