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F )
剖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应予以保护。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F )
剖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T )
剖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中表述正确。
4.不同民族文化千差万别,没有共性。( F )
剖析: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因而不同民族文化也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2015·高考江苏卷)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的题眼是"旗袍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题眼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①②当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误;不同文化应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但不可能趋同,④错误。
6.(2015·高考天津卷)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题干材料体现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①与题意相符;材料没有体现"提升文化软实力",②与题意不符,排除;网络语言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③说法错误,排除;网络语言"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体现了④。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