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
解析:选A 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
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解析:选C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三项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3.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选B 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