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多次发布"招贤令",甚至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一些政治军事重大决策,也向有名望的贤士征求意见,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这反映出
A. 战国时期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C. 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 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甚至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也向有名望的贤士征求意见,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士阶层社会地位较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无法体现学术氛围由"严"到"松"的过程,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私学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材料中君主拜名士为师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的教育制度,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2.《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三股力量发展历程是主体内容,其中以刘备的势力起步最晚也相对来说最弱,但书中却是以刘备这一方为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三国演义》记事秉笔直书
C. 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 外戚干政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