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D
解析 明清时期,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D。
2."(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答案 B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是:"募旁邑民为拥""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石门镇油坊主为了满足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雇用旁邑八百余人,每日付给其酬劳,他们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