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第12周晚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1-3小题。(12分)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