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19.4
一、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摆脱同质性的、辨识度极高的写作,才能真正进入文学史。保持辨识度,就是保持差异性、异质性,这要求作家对于现代主义的"精神渐冻症"、颓废冷漠的美学观念等,具备强烈的反思批判能力。
②当下的中国文学有三种主要的写法。其一是消耗自然资源的"资源枯竭型"写作。这种写作无视乡土已经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现实,闭门造车。其二是自80年代后期至今、在青年写作者中颇具影响的工匠式写作。这种写法浸染了世纪末的颓废情绪,对于书写中国特异的地域经验而言,这种写法是问题重重的。其三是立足于边缘经验的写作。这类小说可遇不可求,而且传递出的时代经验之间的紧张和对峙关系,也成了一种针对"现代主义"写作的异质性声音,对当代写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③世界文学发展史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多次颁给了亚非拉等后发达国家,比如略萨、莫言。这提醒我们,后发达国家的地域性经验非常珍贵,其神话系统还没有遭到现代性经验的污染和毁灭,是值得被发掘和书写的。诺贝尔文学奖还颁给了奈保尔、石黑一雄等具有移民背景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作家。可见,除异于西方文化的特定民族经验之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体验,也是滋生创造性表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石黑一雄的获奖,是对虚无冷漠的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纠正。他的文笔浸润着日本的"物哀"美学传统,它对于爱、忏悔、牺牲等人类最光辉的感情,是抱以信念的。可以猜想,诗意而深情的东方美学,在世界文学的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
④我们必须打开自己视野的宽度。从时间上,要往现代之前看,从古老的东方古典美学中寻找新的细胞,植入当代文学的肌体。从空间上,要关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现状,关注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宽广的视野当中,调整自己写作的姿态、立场,找准真正具有价值的崭新题材,去表达自己。不能只求视野的深度,天天拿着现代主义美学的放大镜,在经典作家早已涉足过的领域徘徊不前,在日常碎片的细节当中流连忘返。
⑤此外,最重要的是重新拾起人类的信心。现代科技对人性的挑战、战火纷飞的局部战争对文明的残害等,这些现状已经在渐渐摧毁人类的信心了。文学不应该加入这股破坏性的力量,而是应该在虚无中发现希望、在冷漠中发现热忱、在残忍中发现良善。
⑥肯定人类的价值,这是曾经的现实主义所主张的。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信念。这种新的现实主义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对人性闪光的瞬间保持肯定和信念。它与现实生活血肉相连,与真善美的价值血肉相连。它没有滑入纯粹形式主义的顾影自怜与哲学层面的虚无主义,而是保持着与生活的互动、与现实的相拥。找到这种写法,就找到了文学最原始的力量与最基本的尊严。
(《光明日报》2018年7月24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下文学的三种主要写法问题重重,是我们应该反对的,而近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对象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B.石黑一雄的获奖表明,以"物哀"为代表的诗意而深情的东方美学传统,在世界文学的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