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9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政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对现代化 B.清末"新政"已失败
C.农民没有获得感 D.清末吏治最腐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清末'新政'"、"群众,常常是强烈的反对"、"都加重了捐税"等,结合所学,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反对现代化是有原因的;B项不能由材料推导得出;D项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2.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 )
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C.专制色彩依然浓厚 D.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解析: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君主立宪并未建立,故排除B项。材料"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结合清末的背景,可以得知清末"新政"的改革仍保留较浓厚的专制色彩,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只能请旨裁夺"可得知,民主政治在清末并未取得突破,故排除D项。
答案:C
3.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斯役"是指( )
A.金田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
C.湖北武昌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