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选择题
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传播商业信息 D.宣传政治主张
答案:C
2.下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B.近代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
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
D.戊戌变法导致近代舆论达到最高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报刊发展有一个小高峰,这与当时的戊戌变法密切相关;1910年以后快速发展,这与当时的革命潮流密切相关。这说明近代报业与政治局势联系密切,B项正确。近代中国报刊总体上是向上发展,但速度并不缓慢,A项错误。报刊事业发展与清末政府的倡导无关,且清政府并没有大力支持民间传媒的发展,C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获得了发展,但并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舆论的最高峰;材料只是反映了1890年至1912年的报刊事业发展情况,并没有反映在这之前中国舆论发展的情况,故D项说法错误。
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答案: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身历其境,亲眼得见"可以排除C、D两项,根据时间"1909年",可以排除A项,电视在1926年由英国人发明。故选B项。
4.甲午战争前,有人认为《申报》是中外不法人士所办的报纸,但甲午战争后《申报》成为时务的入门书,凡是有志前进的都不可不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