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答 案
1.A
【解析】
由图片中的简牍原文和旁边的翻译内容可知,文字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书写字体有简化的趋势,故A正确。本题图片只展示了秦国一个国家当时的文字,从本图片内容不能看出"文字统一"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中只是说"书体主要是秦隶",而非成为法定通用,故C错误。 不能从秦墓中挖出的竹简多为法律文书,而这些法律文书多用秦隶记录就得出"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这个结论,故D错误。
2.C
【解析】
根据材料"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等佛经译文的改动可知,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排除A;理学继承孔孟正宗的治国学说,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潮流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1)概念:理学,以儒学为主导,继承孔孟正宗的治国学说,又吸收了佛道两教关于宇宙、自然、人生命运学说,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2)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宋理宗对《四书》爱不释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补于治道",所谓的"治道"就是治理国家的方式,结合朱熹的思想主张我们知道,他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秩序,这对统治者统治百姓很有裨益;A选项错在儒学神秘化;C选项与题意不符;D选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意义
4.C
【解析】
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 "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5.D
【解析】
"中体西用"并没有否定儒家正统思想,也不否定封建专制统治,故A、B项错误。科学与理性的精神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中提到的三种理解和选择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不论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还是严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论",都是近代中国人对救亡图存的不同探索,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使得国家独立和富强,故D项正确。
6.D
【解析】
"昨已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表明《原富》在当时知识界就已经让很多人觉得难读难懂,买书只不过是附和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时尚而已,故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科举制度变革无关,排除B;材料只是说明《原富》在当时知识界就已经让很多人觉得难读难懂,,买书只不过是附和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时尚而已,无法体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C。
7.B
【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剪掉辫子反朝廷""中国岂是鞑子的"等信息可知当时反清的斗争日益高涨,这符合民族主义的内涵,故B项正确;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故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
【名师点睛】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开创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
8.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