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看法:德才兼备;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宽容包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8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国以人为本""不夺农时"等关键词概括其治国思想;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唐太宗个人品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第(2)问,从"虽露居亦无伤也"到"耗费以亿计"修筑玉华宫反映了唐太宗的变化;评论历史人物应客观公正的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评价。
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
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奴役百姓、贪图享受。
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